取景与构图

发布时间:2020-02-17

取景与构图

我们今天来聊一聊,拍摄视频时,我们是怎么取景与构图的。

不同的景别有不同的功能,景别的选择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观众的注意中心以及镜头所表达的情感。

常用的景别一般分为五种,分别是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景别的区分与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比例为准。

我们以一个人为例,

远景是指人物在画面中的占比很小,视野很宽阔,表现的空间范围很大,一般用来交代地理环境、自然风貌、战争场面、群众集会等。这类镜头大多出现在事件的开头或结尾,或者作为过渡镜头。

全景主要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或被摄人物的全身,同时保留一定范围的环境和活动空间。全景和远景都会让被摄对象完整的出现在镜头里,但表达的内容却大相径庭,远景更注重画面气势,而全景则重揭示画内主体的结构特点和内在意义。通过形态表现人物的内心状态,也具有定位作用。

中景则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相较于全景,中景画面的人物整体形象和空间环境降至次要位置。中景既能表现一定的环境气氛,又能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心理活动,也是最常见的镜头。

近景一般表现人物胸部及以上部位或物体小块局部的画面,近景以表情,质地为变现对象,常用来细致地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或物体的主要特征,可以产生近距离的交流美。中景,近景无疑是最常用的镜头。

而特写通常是人像的面部,或是被摄对象的一个局部画面,是视距非常近的画面。特写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可以造成强烈的视觉形象,选择放大细微的表情或细部特征来引起视觉注意。

我们说完景别还要了解构图,即画面的布局与构成。构图有两个最重要的点,首先要让画面在视觉上存在美感,这种美包括内容美和拍摄的形式美两个方面。内容美就是说我们要拍好看的景物,形式美是指光线色彩,影调层次,虚实远近对比等。其次,要把画面中主体是否突出作为重要标准。画面对象一般为主体与陪体的关系。一个镜头中所表现的人或者物,无论多少,他们都可以分为两大类:主体和陪体,主体、陪体区分的关键是看他在镜头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作用大的是主体,作用小的是陪体。

除去这两点,我们今天还准备了一些简单基础的构图案例带给大家。

首先是三分法构图

三分法构图也被称为九宫格构图,是一种比较常见和应用十分简单的构图方法。一般有两横两竖将画面均分,使用时将主体放置在线条四个交点上,或者放置在线条上。操作简单,表面鲜明,画面简练,很多相机都直接配备有这个构图辅助线。

对称式构图

对称式构图有上下对称,左右对称等,具有稳定的平衡的特点。在建筑摄影的设计平衡,稳定性。广泛应用于镜面倒映中,表达出唯美的意境。对称式构图多用于建筑、倒映拍摄等。

框架式构图

选择一个框架作为我们画面的前景,引导观众视线到我们拍摄主题上,突出主体。框架式构图会形成纵深感,让画面更加立体直观,更有视觉冲击,也让主体与环境相呼应。常见的我们可以利用门窗、树叶间隙、网状物来作为框架。

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构图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能让画面和谐、稳定又不失活泼,安定、均衡还带有一些灵动,各个主体之间相互联系,也不会呆板,是小编最喜欢的构图方式。

本期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你也对影视感兴趣,或者在宁夏银川地区有宣传片,短视频拍摄、航拍、视频剪辑制作、后期服务、VR全景图等需求,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NEKODA猫日影视,这会对我有非常大的帮助。